admin 发表于 2019-10-31 09:44:54

“无私父母”的利己主义

我父亲就像前述的人们一样,无法光明磊落地将自己的 愿望说出口。无论大小事,他会采取的固定模式是:“一切 都是受到对方请托,所以我来帮他做。”父亲总是把自己的 愿望粉饰成别人的愿望,转一个大弯来实现。
像是父亲对家人老是处处要求、吹毛求疵。对身为孩子 的我们来说,这个家实在令人快要室息。在前面的篇幅中, 我曾提过,每逢暑假,父亲就想带着全家一起去海边,但他 绝对不会说是他自己想去。
他会摆出架子:“虽然我不想去,不过既然孩子这么想 去,那我就勉为其难带他们去吧!”通过这样迂回的形式,

来达成自己想去海边的愿望。只要他所期待的旅行不如预 期,怒气便会一发不可收拾,朝家人破口大骂:“再也不带 你们出去玩了!”
在我幼小的心灵中,完全不想去这种令人感到难受的家 庭旅行。不仅不想去,而且打心底厌恶。不过为了平息父亲 的怒火,我只好硬着头皮走到父亲身边,向绷着一张脸、气 到都不说话的父亲低头请求:“爸爸,请带我去海边嘛!”
很长一段日子,我很难忘记那种夹杂了屈辱、失望、憎 恨、恐怖、绝望、自暴自弃等无法形容的复杂情感。从小学 到中学,长年都尝着这般苦涩的滋味过日子。
到头来,“父亲想做,但我不想做的事”都推到我身上, 我还必须不断做出开心快乐的模样,事后更得向父亲表达感 谢之意。对一名少年来说,这煎熬犹如身处地狱。想到我曾 罹患精神官能症,但最终仍能治好,便觉得真是不简单。
前述的论文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做了以下的定义:精神 分裂症患者“缺乏对自我价值的期待,只能抓住与他人的关 系,勉强地主张自我存在”。
这种状况不单出现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上,“必须得到

他人需要的人”也有相同状况。这种人一旦握有权势,就会 让处于他下风的弱势者难以忍受、哀声连连。
他们对弱者的影响,象征着问题的严重性。这些寻求安 抚的人,却误以为自己怀抱着献身般的爱,这才是问题症结 所在。他们自认“无私” “牺牲自我”并且对此深信不疑。
弗洛姆在《自我的追寻》(财312 (01- 1111118611)—书中提过 这个问题。他表示,“无私的父母”对孩子造成的影响,几 乎跟“自私自利的父母”不相上下,甚至更为恶劣。这是为 什么呢?因为这些父母还让孩子背负了 “绝不能让父母失望 的义务”。
弗洛姆说,这类人“无私”的背后,潜藏着经过巧妙隐 藏的激烈的“自我中心癖”。然而,诚如我多次强调,最大 的问题就出在本人根本没发现内心强烈的“以自我为中心” 性格。
他们表面上看似无私,其实不断地榨取他人。而清楚意 识到自己榨取他人者则罪减一等。可更糟糕的是,那些深信 自己无私的父母,其榨取行为难以饶恕。他们一边专横地榨 取,一边要求对方感丨射,行径夸张得令人难以置信。

弗洛姆在前述著作中提到,这种自认无私的人不断夸 耀“我自己没有任何欲望” “我活着的意义就是为了帮助他 人”,或者三番五次地强调把自己放在次要地位。这种‘‘无 私”的人如此坚信不疑同样是大问题。
事实上,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在榨取,但自认为毫无私 心,这才是更让人难以原谅的。
拥有这样“无私”父母的小孩,只能当个“乖孩子,,度 过地狱般的一生。我父亲嘴边老是挂着这些话:“像老子这 么好的老爸,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了丨”他说这句话的理由 是“老子完全不在乎自己的事,都为了你们而活”。然而,
只要有一些不顺遂,他就会立刻抓狂:“我到底要怎么做才 对?! ”
身为孩子的我,只能把父亲那以自我为中心又充满榨取 之意的愿望,当成自己的期望,央求父亲替我实现。这时, 父亲又会高高在上,摆出施舍的姿态:“虽然老子不太愿意, 不过既然你这么想要,那我就勉为其难替你做吧!”
读者如果很难理解这种“无私”,或许想象一下古时 候小妾的处境就能明白。就算是近现代的日本明治时代

( 1868 — 1912),当时的大男人对妻妾摆出的态度为“是老 子在圈养她们”。的确,他们满足妻妾各种物质上的需求, 但出发点绝不是为了女性的幸福。无偿的劳动或爱情,这些 给予都有个基本的前提一认同“圈养”。
这些女子的幸福不同于独立自主的女性所拥有的。就算 称得上是幸福,也只不过是“圈养在栅栏里的幸福”。不管 男性替栅栏里的女子做了什么,本质上都是在榨取这名女 子,践踏她的幸福。
将上述套用在亲子关系上,其前提也是凡是顺服于父母 的孩子。孩子们从发言、行动到思考模式、心理状态,都臣 服于父母的支配。
这种“无私”的父母在心理层面牢牢束缚着孩子,而 在这样的家庭里,情感被一分为二:“容许抱持的感情”与 “不允许存在的感情”,两者泾渭分明,区别得非常清楚。
举例来说,他们的孩子禁止抱持着“我好不幸”这类 情感。
这种父母只有在孩子感激自己时,听到孩子说“我好幸 福,谢谢爸爸”时,才会觉得自己活着。而这些孩子最大的

义务就是“对父母感恩”。因为“无私,’的父母是通过孩子 的感恩,才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活在这世上。
即使孩子嘴上说着“我好幸福”,但他们其实是不幸 的。所以,这种孩子的行动与感情都极为不自然。比如说, 不自然的活泼与开朗、过分固执的认真、刻意戏谑的态度、 表现夸张且装腔作势、唯恐天下不知的哭天抢地,种种怪异 举动都出现在这种类型的孩子身上。


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“无私父母”的利己主义